管延萍(左一)与同事在茶马古道上行走。
管延萍(左)为一名村民听诊。
2017年3月,作为珠海市金湾区首批援助怒江的医生,管延萍来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条件最艰苦的丙中洛镇工作。这里还有很多村落未通公路,出入全都依靠在悬崖峭壁上凿出来的羊肠小道。管延萍和同事们只能用背篓将心电图机、B超机等医疗器械背进大山,为村民们提供医疗服务。近两年来,管延萍背着背篓,跋山涉水,爬冰卧雪,送医进山达300多次;散落在丙中洛高山峡谷间的46个村组,她整整走了4轮。为了大峡谷群众,她主动将在怒江扶贫支医的时间从半年延长至3年。
新华社记者 张加扬摄
责任编辑:张伟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青年是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先锋力量2019-06-05
- 马嘉诚:在志愿献血中成长2019-04-10
- 72岁与91岁的共鸣:“慈善要终生做下去”2019-03-28
- 创新发展符合时代潮流的雷锋精神2019-03-07
- 流动的车厢浓浓的爱2019-01-25
- 宋海霞:一朵倾情慈善事业的钢城莲花2019-01-23
- 江西修水一对基层干部夫妇:最美的青春,定格在扶贫路上201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