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法频道 > 西部新闻 >
分享

初心,穿越时空的隧道而历久弥坚;奋斗,倾听留声的记忆而方显本色。

2021年8月,延安市审计局农业农村科科长李宝全,怀揣着梦想和期待,奔向洛川县槐柏镇武石村,踏上了向往已久的第一书记“旅程”。

IMG_257

李宝全(左二)

武石村位于洛川县槐柏镇东南约九公里处。全村共有武石、塔子坪、赵家河三个村民小组,213户、850人,农业有效劳动力386人,耕地面积2930亩,主导产业以苹果、玉米、蔬菜为主,果园面积约2424亩。2016年被确认为贫困村,2017年被确定为市审计局的帮扶单位,2020年底实现全部脱贫。

驻村时间并不是很长,想要做点事情,得下一番功夫。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李宝全先后为槐柏镇协调乡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40万元,为武石村协调50万元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协调5万元专项资金,完成武石村幸福互助院装修;协调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武石村环境卫生整治;争取到26万元对武石村小组水毁排水渠和赵家河村小组进村道路进行维修……

从乡镇干部到市直机关科长,李宝全可谓“鲤鱼跳龙门”,实现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跨越。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事业上升期,他又回到了“梦想出发的地方”。“我在农村生、农村长,农村养育了我,我对农村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李宝全心里,心心念念的依然是可爱的乡亲们。

IMG_258

润入村民心田的“甜水井”

第一次入户走访,村民的饮水问题就引起李宝全的注意。虽然家家户户都实现了水龙头入户,但蓄水池露天且年久失修,饮用水中的杂质肉眼可见。在与村“两委”商议后,召集群众代表集思广益。研究讨论后,决定采取打井取地下水的办法,彻底解决群众吃水难题。

方案敲定了,李宝全就四处跑了起来——外出争取项目、找资金,找相关部门做规划、报申请,两个多月的来回奔波,终于让机井方案通过审批。通过市审计局的支持,他协调到50万元的项目资金。

就在打井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时,一场多年不遇的秋季连阴雨,导致周围山体滑坡,山坡上滚下来的泥石流将沟底的“小高抽”水源地抹为平地,村民只好到邻村买水、拉水、抬水。持续的阴雨伴随着天气的转冷,工程无法继续,李宝全急眼了,在淅淅沥沥的雨水中,前往当地水管处协商村民临时饮水事宜。在他的软磨硬泡下,老庙镇水管处特事特办,很快为武石村接上了临时自来水。

翌年开春后,打井工程如期复工,经过六个月的紧张施工,最终在2022年8月成功钻出地下水。看着清澈透明的井水从水龙头里流出来,村民郭贵友高兴地说:“还是机井水甜,这水甜到咱心里了!”

IMG_259

修到群众心坎的“致富路”

“李书记为人实在,干事雷厉风行,遇到关乎群众利益的事从不含糊,很少让问题过夜。”村民张发强回忆,2021年初冬的一个中午,李宝全到他家入户,当他反映阴雨导致进沟生产路塌陷,别人家卖玉米的钱都装进口袋了,他和20多户村民在沟地里的一百多亩玉米却无法收割时,李宝全当场就坐不住了。

“走!去看看!”李宝全当时就和几个村民前去现场。

张发强清楚记得,李宝全不顾村民劝阻,借了双雨鞋,就带着大家往沟里走去。生产路被大雨冲得面目全非,路面全成了烂泥,脚踏进去就拔不出来,大家没走几步就被厚厚的淤泥挡住了去路。

“群众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庄稼,眼看要下雪了,路的问题再不解决路,辛苦就白费了!”第二天凌晨五点,李宝全趁着路面没有解冻,就叫了两名村干部,步行十多公里,前往沟里查看路况。等返回村子时,已经上午九点多了,李宝全顾不上吃早饭,就忙着吩咐村干部联系铲车修路。

村干部劝阻说,修路不是个小数目,也不是三两天就能解决的事,他却拍着胸脯说:“就算用我的工资修路,也不能眼睁睁地把这些庄稼撂到地里。再说,这地年年都得种,不仅要修,而且必须修好!”

在他的坚持下,当天中午,铲车就开始作业了。眼瞅着庄稼收获有希望了,悬在村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李宝全却忙得团团转了起来。他到处跑着协调修路资金,在他单位的支持下,李宝全终于拿到了5万元项目资金,把这条通往沟里的生产路进行了维修加固,让群众的玉米赶在下雪之前顺利收割,为村民挽回近20万元的经济损失。

“李书记话虽不多,但他谋事都是从长计议,为村里的事没少操心,这回也是长远地解决了我们生产路的隐患!”张发强高兴地说。

IMG_260

跑在大家前面的“领头羊”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苹果是洛川的特色产业,武石村苹果产业基础好,一定要搭上‘现代化苹果产业’这趟快车,实现群众稳定增收。”在规划武石村苹果产业时,李宝全坚定地提出,武石村的高质量发展要依托在现代化苹果产业上。

为提高武石村苹果生产水平,在苹果生长的关键时节,他多次邀请县上的果业技术专家为村民开展技术培训。在发展矮化密植园时,他更是寸步不离,从果园地面的整理到苗木规格、品种的选取,再到立水泥杆、栽植树苗……所有的工序他都要在跟前盯着,“矮化密植技术刚开始推广,一定要从建园上为武石村苹果产业转型打好基础。”

武石村处于冰雹灾害区,近年来冰雹频繁,部分群众对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开始动摇。李宝全认为,只有解决雹灾防御问题,稳定群众收入,才能提振群众对苹果产业的信心。为此,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多次与市县气象部门协调,为武石片区争设了一个固定防雹点,配备了价值7万元防雹高炮。

为了给果园上好“双重保险”,李宝全带领驻村队,利用微信、大喇叭、走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宣传防雹网搭建补贴政策,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防雹网搭建。他还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群众争取到12.5万元的项目补助金。在他的努力下,全村搭建防雹网385亩,其中百亩集中连片苹果示范园15户118亩,分散示范园13户269亩。“李书记给村里的果园建设好‘庇护所’,也给大家吃下了‘定心丸’,我们要好好管理果园,把苹果树变成摇钱树!”提起李宝全,村民房虎存高兴地竖起拇指。

一次次入户走访、一次次攻坚克难,李宝全与乡亲们的感情越来越浓,他在农村的根也扎得越来越深。看着满园蓬勃生长的苹果树、改造一新的村民居住环境、平坦通畅的生产路,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用自己的一片真情温暖了村民的心、获得了群众的肯定与尊重,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最接地气的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