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推动产粮大镇发展
荆姚镇总面积163.2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1个社区,28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5万,现有耕地16.5万亩,是全县粮食主产区的核心区、优质小麦、玉米生产基地。近年来,荆姚镇坚持把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粮食综合产能提升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责任,着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4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14.5万亩,总产22.4万吨,增产6%,全镇粮食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获评渭南市“吨粮镇”。
稳面积,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荆姚镇党委、政府坚决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立足镇域粮食产业实际,综合分析现有耕地现状,按照布局合理、生产稳定的原则,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科学划定小麦、玉米生产功能区10万亩,粮油生产功能区1.5万亩,确保全镇耕地面积稳定在16.5万亩以上。
为实现粮食持续稳产增产,荆姚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耕地保护,严格落实“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严抓好整治工作,全力做好耕地图斑整改和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护机制,构建层次分明的“压力链”。一年来,共整改完成省市反馈卫片图斑117宗,治理撂荒地图斑6个,有效恢复耕地40亩。
强支撑,促进耕地地力大提升
荆姚镇把高标准粮田建设作为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根本举措,以农技推广、农业气象、电力、水利等服务为配套,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举全镇之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2024年,党委政府坚持“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的原则,按照“全镇一盘棋、措施一体化、宜大不宜小”的工作思路,打破村组界限,将新增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粮油绿色高效提单产、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等建设项目有效整合、集中投放,握指成拳、放大效应。全年争取资金3523.62万元,在明德、新城、原任等7个村建设高标准农田25394亩,形成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使旱地变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实现小麦、玉米两季每亩单产可达1545公斤,促进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粮食稳定增产打下坚实基础。2023年以来全镇实施高标准农田4.17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4万亩。
优服务,赋能粮食产业快发展
近年来,荆姚镇大力推广“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农户”的模式,建立支部引领、农户参与、土地托管、服务全程的“保姆式”托管模式,全面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高效化,推动农业生产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让田间地头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
全面发挥新型经营组织作用,不断加大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力度,吸纳4家涉农企业、68家合作社、46家家庭农场和30个种粮大户组建蒲城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会,以组织化推进产业化和效益化,积极实施小麦宽幅沟播、玉米5335增密度项目、盐碱滩改造及土壤地力提升项目,努力打造富有蒲城特色的优质品牌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获评“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目前,全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其中4家粮食种植面积1080亩;家庭农场26户,粮食种植面积3805亩;100亩以上种植大户12户,500亩以上种植大户6户;2个专业农机合作社规范运行,拥有各类农用机械1510台。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城村田壮壮家庭农场流转土地650亩进行统一耕种,牵头建设新城村粮食深加工产业园,建立石磨面粉加工厂,配套小麦烘干设备及 500 吨的粮库一座,实现生产、烘干、加工、销售一体化,将传统的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化的深加工产业,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为粮食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仓廪实、天下安。下一步,荆姚镇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国家对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县有关工作要求,持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生产设施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打造管理水平高、产出效能高、抵御风险能力强的现代化农业,不断稳固粮食生产基础,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让荆姚镇群众的饭碗越端越稳。
责任编辑:张伟
- 韩城矿业桑树坪二号井顺利完成春节检修任务2025-02-05
- 韩城矿业桑树坪二号井开展新春送春联活动2025-01-24
- 安全不放假 监管不打烊------延安延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全力守2025-01-24
- 商洛商南赵川镇:点亮乡村路“桶”装新希望2025-01-22
- 韩城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赴西庄镇开展“楼枝经验”观摩学习活2025-01-22
- 韩城公安交警:夜查酒驾不放松 紧盯“春节”保平安2025-01-22
- 【平安春运 交警同行】交安宣传进国网 警电携手筑平安——韩2025-01-22
- 韩城市自然资源局召开2025年务虚工作会议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