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法频道 > 西部新闻 >
分享

山阳县高坝店镇位于山阳县城东20公里处,辖22个村(社区)145个村民小组14536户43960人。...

山阳县高坝店镇位于山阳县城东20公里处,辖22个村(社区)145个村民小组14536户43960人。镇域面积323.3平方公里,耕地15653.5亩,永久基本农田8404.2亩,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0180亩,粮食产量达到1.64万吨。近年来,高坝店镇始终把耕地保护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在丹宁高速与西十高铁建设的双重压力下,积极推进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双提升,走出一条耕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子,荣获陕西省2024年度耕地保护先进镇称号。

坚持“三力共振”,扛牢耕地保护责任。为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高坝店镇坚持“三力共振”,全方位筑牢耕地保护网,持续扛牢耕地保护责任。组织领导强压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建立镇、村、组三级田长责任体系,形成“主要领导包片、科级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包地块”的工作格局,层层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动态巡查增效力。构建“镇、村、组”三级联动巡查体系,镇党委书记、镇长一月一巡查,村级田长一周一巡查,村民小组末端随时随地“微信报”,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多元宣传聚合力。编印耕地保护宣传册1.5万本,悬挂、涂刷宣传标语74处,设置标识牌、警示牌381个,引导广大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凝聚强大合力。

坚持“三化同步”,破解土地撂荒难题。高坝店镇聚焦“四下无闲田、目及无杂物”目标,以“三化同步”,提升农民耕种积极性,破解耕地撂荒难题。“规模化”推进。在双寨-黄土凸流域、双坪流域、赵家河-过风楼流域连片种植马铃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带3条3000余亩,带动种植土豆示范基地10000亩,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值得全省乃至全国借鉴推广的乡村振兴经验。“机械化”耕种。通过换地、并地将分散耕地集中连片,实现“小田”变“大田”,并组建农机合作社3家,动用旋耕机、起垄机、覆膜机等农业机械300台次,分片推进22个村社机械化种植,切实解决外出群众劳动力不足问题。“订单化”回收。创新“农户+集体经济+订单企业”联农带农模式,建设富桥土豆加工厂、鱼塘原生态粮食深加工企业,招引陕西欣桥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新北城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企业保底订单收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形成企业、集体经济、农户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农民耕种积极性显著提高。

坚持“三单联建”,提升图斑整治成效。针对量大面宽的图斑整治任务,高坝店镇精准锚定问题整改关键环节,将“三单联建”作为破解之钥,稳步提升问题整改成效。全面摸排,亮出“问题单”。镇村两级组成专班,通过走访调研、现场踏勘等方式,对上级下发和自查发现的耕地图斑进行拉网式全面摸排,建立“问题清单”342个,为后期整改工作提供依据。精准发力,派发“任务单”。梳理细化问题清单,按照属地属事原则,逐项夯实整改主体责任,派发“任务单”22份,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靶向施策,紧盯“整改单”。镇农综站根据工作派单,督促各责任主体,逐项明确整改要求和完成时限,制定详细整改措施,形成整改清单。今年以来,共整治耕地流出图斑110个332.8亩,治理卫片执法图斑123个404亩,牢牢守住耕地保护底线。

坚持“三制固源”,巩固长治长效成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打出“三制固源”组合拳,切实增强耕地保护工作成效。建立审查审批机制。严格农村建房、建坟和农业设施用地审批,镇农综站、执法队和资源所组建联合巡查组,定期深入一线,现场查验丈量,杜绝未批先建、乱占滥用等突出问题,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建立“干部争星·团队夺旗”“工作周安排·作风日督导”“工作单项排名·考核末位追责”三项制度,通过公开“晒”进度、比差距,引导全镇干部互学互促、比学赶超。建立执纪问责机制。建立耕地保护工作“日督导、周排名、季定级、年考核”制度,推行黄、橙、红“三色”预警督办机制,对工作推动不力、任务欠账明显、影响大局的,严肃追责问责。

下一步,高坝店镇将继续扛牢耕地保护责任,持续化解存量、杜绝增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夯实粮食安全基石,切实做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后半篇文章”。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