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35 期——总第1815 期
《 高塬丹心》采编文章之一
爱洒洛塬大地,情系果业发展
——市级劳模屈军涛
“术业有专攻,产业无至境。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更需要奋斗,我愿用必生的精力为洛川苹果产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市级劳模表彰大会上,说完这段话后,他忍不住哽咽,那一刻他一定被自己感动了。
他是谁呢?他就是“全国百名农技员”、“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2020年度中国苹果产业风云人物”、“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2018年度获市五一劳动奖章”的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屈军涛。为增加果农收入,他无怨无悔坚守在“三农”一线,挥洒着青春和汗水,带领着他的“土专家”们为洛川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默默地奉献了三十个春秋。
“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成为科比的代名词;白天下乡调研培训、督查检查工作,晚上加班加点整理材料撰写论文及调研报告,三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为推动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孜孜不倦,是二十二万果农贴心的娘家人,巳成为屈军涛在洛川果农心中的代名词。
一
出生于洛川县主要贫困山区(屈家河),屈军涛从小就感觉到,洛河峡谷严重的禁锢了村民们的思维。但对于70后的屈军涛来说,贫穷少年家乡的艰苦不仅没有影响到他的人生和思维,反而成就了他追求梦想的更高境界。他平静地告诉我,少年时代洛河峡谷地带的贫瘠,奠定了他一生的刻苦与勤奋,青年时代父老乡亲的慷慨解囊与无私帮助在他心中深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
小时侯看到父辈们靠天吃饭,土里刨食,饱经风霜,依旧难以抵挡贫穷的日子,他很难过。那时他就萌生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
回想起1992年考上大学的消息传到村里,村民们奔走相告祝福庆贺,他足足停顿了几十秒,安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今生最刻骨铭心的就是乡亲们为我举办欢送会和凑学费的场景…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感人的场面,忘不了乡亲们对我的深情厚爱,那一刻我巳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用行动来报答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用自己的能力回报家乡”,这是梦想,也是他毕业后,回到家乡从事苹果产业工作的初衷。
二
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屈军涛,一直以来勤奋刻苦,大学期间他也没敢松懈。周末当其它同学三五成群去游逛,他却泡在图书馆拓展视野。在努力汲取科学知识的同时,他还组织同学成立了一个勤工俭学队,假期到建筑工地打工、或者到科研试验基地为教授当助手。在该学习的年纪,他没有与其它同学一样随波逐流,更没有放纵自己。
有了精神的滋养,有了专业知识的支撑,有了用武之地,他决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大干一场,以此实现自己的梦想与初衷。
凭着刻苦与勤奋,没用几年时间,他就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内娇娇者,得到群众的认可,受到领导的重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屈军涛终于成功了,果农说他是最接地气的专家,同行说他是干出来的专家,组织喻他为最有担当的专家。他参与的20多个科研推广项目多次获得中、省、市奖项,其中获得农业部丰收奖1项、三等奖1项、合作奖1项、陕西省政府二等奖2项(1项为主持人);撰写的近40多篇专业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屈军涛成为延安市13个基层县区以及延安果业界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名农业推广研究员,有着多重身份: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陕西省乡村振兴专家团成员,延安市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师资库”及延安市干部培训教育“师资库”教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特聘首批产业教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院、研究生院校外硕士生导师,多次受农业农村部、省果业中心邀请起草、修改、评审行业标准,为全国、全省农业技术骨干技术班授课,在省市果业界已经大有影响。
三
“仼何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的行业内干出 一番事业,没有比常人付出百倍的努力,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足够的耐心,没有一定的责任心,那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当我试探着想要从他那里讨点成功的秘诀时,没想到屈军涛语出惊人,他还自言自语到,成功能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当你撑不住了,你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成功是付出,也是失去…
从基层站所长到苹果行业内专家人士,屈军涛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坚持着,努力着。2002年,屈军涛被提拔为土基镇果站站长。这一年正是洛川苹果转型升级提质争效的关键年头,也是推行四大技术推广的开头之年。他雄心勃勃,准备率先为洛川南部塬区“四大技术”工作带个好头,可通过一番调研,他傻眼了。这里苹果起步晚,连年遭受冰雹袭击,群众思想落后,苹果生产兴趣极低,果园几乎濒临荒芜。
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此刻他才明白了领导把他放到这里的良苦用心。受任于危难之际,他没有气馁,没有退缩,更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他坚决不能让组织失望,在给自己加油打气的同时,也向果农承诺“果园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来找果站,你们的苹果种不好,我屈军涛就不走!”
为了不让承诺落空,他率先从内部制度做起。打铁还得自身硬,他要求所有站员坚持周一例会轮流在站内讲课,这样既促进了大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活跃了站内工作气氛,最主要的是有利于推进工作。他还开通了苹果技术服务热线,果农任何时候打电话都能得到答复;组织技术帮扶活动,逐村对果农进行指导;他还设法筹集了3万元资金,在土基镇创办了洛川县基层果站第一个苹果科技服务部,不仅为果农提供技术,也提供农药、化肥、果袋等良心服务。
功夫不付有心人,通过集中培训,走访入户调研,示范带头…土基镇苹果产业在他的努力下,面积和产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优果率及管理水平由最差的乡镇一跃超过了全县平均水平。最出人意料的是,当兄弟乡镇愁眉苦脸,为完不成上级的行政推动任务发愁时,而他们土基果站工作,却深受群众大力支持,不仅“四大技术”推广,在这里开展地风生水起,而且群众排队上门邀请他们有偿修剪果树,他和他的一帮兄弟终因技术康硬,得到群众的认可。屈军涛也因成绩突出被调到县果树研究所担任副所长。
四
果研所三年多,屈军涛收获了见识、眼界和格局,研有所思,学有所获,行有所成。他不仅取得了硕土学位,而且被任命为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公室主任,成为洛川苹果的“掌门人”。此时的洛川苹果已达50万亩,成为全国人均面积最大、农民纯收入最高的县区之一。
肩负全县苹果技术责任人和推广人,屈军涛更加忙碌了,也更加辛苦了。为了夯实责任,他始终坚持将党员示范岗,设立田间地头,业务人员包抓的科技示范园,实行挂牌管理,接受各界监督。其创建苹果标准园的做法的到延安市果业管理局的肯定,并作为经验发文全市各个县区推广。他一贯注重人才培养,他还带领自己的团队每天加班搞科研写论文,就这样整日忙得焦头烂额。
由于果树工作太辛苦,加之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分配,基层果站人员提拔、调动多,专业人才流失越来越严重,人一年比一年少了。为了解决人才缺失问题,屈军涛苦思冥想果断出击,2016年他大胆组建了一个非盈利性的民间组织“洛川苹果俱乐部”。
“洛川苹果俱乐部”是经过他亲手选拔的务果能手和技术能手。那段时间他白天处理办公室的重要事务,晚上抽空挂牌开馆(俱乐部),俱乐部的依托县苹果生产办技术支撑,13个基层分部设在乡镇或者各村。“俱乐部”成立后,他带头围绕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利用14个微信群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活动。俱乐部的骨干成员家里的果园都管理得很好,他们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去指导,很快就得到广大果农的认可,短时间内全面提升了洛川果农的务果技能。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屈军涛的创意不仅迅速、便捷地把苹果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广到群众中去,同时聚集了一大批业务水平强、技术过硬、知名度高的“乡土专家”。其中的袁晓亮、李育宏、潘晓平、马小红等优秀人才,在他的精心打造下,经他举荐,他们全都走出洛川,将洛川苹果技术-带到河北、河南、山西、甘肃、新疆、陕北等省内外其它地区,这让他们靠着自己的技术,挣得了可观的收入,也让他们人生有了别样的价值!
五
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责任在肩,使命在心”,屈军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拼命地挤时间、拼命地工作,每天几乎工作都超过了12个小时以上。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特别是在每年春季防冻那段时间,他几乎都是在办公室凑合着躺一会儿,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随时准备陪同县级领导防灾减灾,第一时间帮助果农挽回损失。就这样起早贪黑,忙忙碌碌一天天不能正常休息,不能按时吃饭,终于身体向他发出信号,他出现了低血糖等不适的情况,医生叮嘱他要注意休息,按时吃饭,可是一忙起来,他就将医生的话拋之脑后。
初秋的一天,因为一场大型接待,按照贯例苹果产业上的汇报和记者提问,全部由他负责。疏理整理本次会议的主题、关注热点问题的巧妙答复,为了保证第二天工作万无一失,不知不觉又熬到大半夜,第二天刚起床,农业局的同志就找他商量对接接待事宜,因为没有休息好,没说上几句话,他的脸色突然煞白,大汗淋漓,坐在他旁边的同事吓傻了,急忙掏出手机,准备拔答120急救,他拉着同事的手,说不出话,指着自己办公桌的抽屉,同事赶紧拉开抽屉,原来是一包水果糖,拿出糖果,同事还没来得急剥开,他就示意放进嘴里。原来是低血糖的老毛病又累犯了,他轻描淡写地说道。同事坚持要告诉县级领导,让他休息一天,可他说什么也不同意,就这样带病出色完成当天的接待工作。像这样带病上班的情况,在屈军涛的生活中已成为日常。
屈军涛,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能成长为果树栽培技术行业的领军人物,源于近30多年来他从未改变的初心和梦想,源于他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敬业精神。他将爱心和青春洒向大塬,一腔热血为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时刻心系果农收入,想法设法减少果农的投入成本,特别是在苹果省力化高效授粉、疏花疏果和品质提升,智能化果园生产管理集成技术的研发与示范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为了推动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让果农最大程度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效益,他无怨无悔,一心扑在苹果事业上,这份大爱,感动着大塬上每一位果农,也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苹果产业的发展仼重而道远,前路慢慢,屈军涛一直以勤奋努力和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用技术回报乡亲,用真情引领产业,带领广大果农实现“苹果梦”共筑“中国梦”!
ღ作者:赵小玲,延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洛川作协会员,洛川作协编辑,热爱文学,闲暇时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责任编辑:张伟
- 陕西延安:富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纪实2023-07-13
- 陕西榆林:绥德县市场监管局开展医疗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2023-07-13
- 陕西榆林:绥德县市场监管局开展医疗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2023-07-13
- 陕西富平:齐村镇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2023-07-12
- 陕西渭南:市发改局到寺前镇开展2023年以工代赈示范项目初步2023-07-08
- 陕西延安:富县中医医院将开展“中医药文化服务月”大型下2023-07-08
- 陕西西安: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研究生论文荣获2023年传2023-07-08
- 陕西:何斌来商洛调研农村改厕工作202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