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法频道 > 西部新闻 >
分享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总体要求,今年来,商洛市丹凤县花瓶子镇不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各级工作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产业”,农民富起来

以创建“六好”党支部为契机,新发展党员9名,配齐培优7个村“两委”班子,培养村级后备干部51名,挖掘培养各类乡土人才180名,培育和打造一支政治强、懂产业、善管理的优秀队伍,发挥“头雁领航”示范带动作用。在产业联合党委带动下,深挖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潜能,大力发展“香菇、中药材、畜牧养殖”三大支柱产业和“劳务、茶菊、中蜂、皂角、肉兔、肉驴、林麝”七大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镇发展香菇610万袋、育肥猪存栏1万头、肉驴存栏1000头、肉兔存栏2万只、中药材种植6500亩、茶菊种植85亩、劳务输出4021人,2万头仔猪繁育基地和全县首个总投资4300万元10兆瓦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投产运营,投资8300万的林麝养殖项目正在建设之中。目前,全镇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5万元以上,2023年预计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98元。

“党建+环境”,环境美起来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主题党日+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结合“六清六治六无”要求和“干净丹凤”创建活动,组织党员、村组干部、公益性岗位、群众等累计2317人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7次、发放资料2500余份、张贴横幅标语37个,引领村民主动作为,落实“门前三包”,强化网格化管理,持续做好镇域、路域、村庄、河道等卫生整治活动,转运垃圾74.3吨,清理河道沟渠35公里,整治乱堆乱放865处,拆除乱搭乱建36处,整理院落340余户,完成花中村群众健身广场建设、土坯房改造176户、农村户厕改造127座、新建公厕3座,通过市级“四好公路”创建和验收。全镇形成党群共治、家家户户参与环境治理、农村治理的常态化工作,社会风气逐步良好,呈现宜居宜业的新面貌。

“党建+文明”,风气淳起来

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法治、德治,革除陈规陋习,培育时代新风。充分发挥镇村8个支部、282名党员、镇村95余名干部以及35名驻村干部的带头作用,走在前,做表率。干部带头做好婚嫁丧娶,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摆阔。发动党员、干部做好宣传引导,带动群众自觉抵制违规操办婚丧喜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真正把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落实到千家万户,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典型模范,制定符合镇情村情的村规民约,激励引导广大群众对标先进、自觉看齐、共倡新风,切实减轻了老百姓的“人情”负担,真正实现“移旧俗、易陋习”。

“党建+治理”,秩序好起来

探索发展“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新体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配备“三员合一”专职干部7名,“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专兼职网格员116名,充分发挥“网格化”作用,做好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和预警,对重点稳控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解决困难问题;及时发布防汛抗旱救灾、森林防火、养老医保收缴等各类工作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村民主人翁意识,引导村民参与制定“村规民约”,自觉遵守,共同监督,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教育宣传,设立红黑榜、四德榜,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倡导勤俭节约、诚信文明、向善向好的社会新气象,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党建+文化”,村味浓起来

立足文化视角,注重思想引领,以文化为媒,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党建文化宣传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等阵地作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9次,组织开展文化演出活动7场次,播放电影15场次,组织读书活动4次,举办“党史学习教育小讲堂”18期,举办读写讲比培训班4期,举办“夜间党校”和“乡音课堂”16期,开展演讲赛、摄影主题活动2次,召开院落会23余次,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引领和党员群众自主参与的自觉性和凝聚力,在全镇形成“党建引领文化建设,文化凝聚民心民力”的良好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