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们已经达成赔偿协议,请在调解书上签字、按手印,就此握手言和。”4月28日,在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南田村村委会法律顾问宿金鑫、法律事务联络员沈坚及乡贤五老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因砍树引起的邻里纠纷成功调解。
三亚市司法局局长季端荣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4年前,三亚率先开展“一村(社区)一常年法律顾问”工作。2018年8月以来,三亚变“1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1名法律顾问+1名法律事务联络员+1个法律顾问服务团”的“1+1+1”法律顾问服务新模式,在海南建立法律事务联络员和法律服务团制度,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享受私人订制法律服务,打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三亚样本,为三亚勇当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的标杆保驾护航。
法律智囊
村里来了专属法律顾问
“无论出资占比多少,村委会最低分成比例下限不得低于30%”“要设定违约责任和退出机制,保障村委会在合作中的合法权益”……
4月22日,在三亚市天涯区海坡村村委会三楼会议室,围绕三亚龙祥天誉项目合同问题,村干部们踊跃发言,谭少涛一边记录,一边进行法律释明。
谭少涛是海南同玺律师事务所律师,去年8月来到海坡村村委会担任法律顾问,至今已有9个月。
“进驻以后,我致力于为村委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法律服务,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制定服务方案,提供专门服务。”谭少涛告诉记者,他还参与村委会重要决策事项,担当村委会“法律智囊”,提高村委会预防法律风险和依法治理能力。
“我们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9542人,涉及两个棚改项目。”海坡村村民委员会书记薛锡刚说,无论是村民日常法律咨询、棚改相关工作,还是合作项目签约,都需要专业法律工作人员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和法律建议。
“三亚市司法局积极推进一村(社区)一常年法律顾问工作,为村委会配备了一名律师法律顾问。”薛锡刚说。
3月22日,三亚市司法局联合天涯区司法局在海月广场开展三亚湾社区法律顾问法治宣传活动,来自海南追根律师事务所的三亚湾社区法律顾问田娜与普法志愿者向社区居民发放普法宣传资料,现场接受群众法律咨询,答疑解惑。
“三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依法治市工作。”季端荣说,从2011年起,三亚先后在原河西区18个社区和海棠镇22个村(社区)试点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2015年,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三亚市委、市政府将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列入2015年重点改革工作事项,在全市范围开展一村(社区)一常年法律顾问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十大为民办理的实事之一。
目前,三亚连续两年为全市149个村(居)配备法律顾问,健全完善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障自贸区(港)建设,进一步发挥村(居)法律顾问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职能作用,让法律顾问成为群众的专属法律“贴心人”、村委会的“法律智囊”、调委会的“特邀调解员”、村(社区)里的“普法专员”和政府的“社情民意信息员”.
工作中,三亚市进一步完善法律顾问准入和退出制度,实行“固定报酬+绩效”的差别化法律顾问服务报酬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提供高效畅通的组织保障,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法律顾问制度实施以来,三亚市村(社区)法律顾问为基层村(居)委会和群众提供法律意见7120余条,帮助制订规范性文件138件,提供征地拆迁等方面法律咨询32093人(次),提供法律援助服务674件,开展法治讲座1362场,为村(社区)企业开展法律服务394次,调解纠纷986件。
强大外援
法律事务有了帮帮团
“你砍了我家10棵芒果树,树龄都超过10年,每棵树至少要赔1000元。”“我是单亲妈妈,没有多少钱,能不能再少一点?”
3月23日,在三亚市海棠区南田村村委会调解室,一场调解正在进行,参加调解的有法律顾问宿金鑫、法律事务联络员沈坚、“乡贤五老”代表杨楚兴和村干部等人。
“东风村小组张某认为山下的一块地是自家的,而邻居黄某在地上种植了芒果树,张某第一次偷砍了8棵,后来又砍了两棵。”全程参与纠纷调解过程的沈坚说。
事后,黄某报了警。警方认为此事属于民事纠纷,便电话联系法律事务联络员沈坚,要求他们介入处理。“我立即通知宿金鑫,及时联系村干部和乡贤五老代表杨楚兴,于1月的一天登门了解情况。”沈坚说。
长期负责村委会综治工作的沈坚将矛盾双方的基本情况告诉宿金鑫,提醒她循序渐进疏导矛盾,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讲法条,要让双方主动握手言和,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在沈坚的协调以及法律顾问、乡贤五老代表、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5次调解,双方终于在3月23日达成调解协议,每棵树赔偿450元,张某先行支付2000元并写下还款协议,这起邻里纠纷得以化解。
近年来,三亚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优化。2018年,三亚市变1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1名法律顾问+1名法律事务联络员+1个法律顾问服务团”的“1+1+1”法律顾问服务新模式,建立法律事务联络员制度。
“去年,我们出台‘1+1+1’工作机制,重点解决之前工作中存在的痛点问题。”三亚市司法局党组书记许克峥说,法律顾问一般是外来律师,对村(居)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不知从何入手,村里人也把法律顾问视为“有距离”的大律师,不知道怎样寻求帮助。
许克峥认为,在每村(社区)指派一名熟悉情况的工作人员担任法律事务联络员,可以搭建起村(社区)与法律顾问之间的友谊桥梁。法律事务联络员带律师下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搜集并反馈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协助法律顾问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建立法律事务联络员补贴制度,培养村(居)自己的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联合法律事务联络员共同为村(社区)提供法律服务。
水到渠成
组建法律服务梦之队
梁亚权与陈桂姑夫妇在三亚共同享有一块土地的使用权,二人在土地上建起3栋房屋,均属于三亚湾阳光海岸片区棚户区改造对象。梁亚权和陈桂姑先后过世,留下子女6人。棚改工作开始后,有的子女认为女儿不应获得征收补偿权益,有的认为不住在被征收房屋的子女不应获得征收补偿权益。
阳光海岸棚改办公室法务组律师第一时间介入,耐心为6人解答分家析产的相关法律规定。最后,6人抛弃偏见,解开心结,就房屋征收权益分配事宜达成一致,签订了安置补偿协议。
目前,阳光海岸棚改项目没有一个被征收人无理闹访、上访,实现征收片区区域性稳定态势。
阳光海岸棚改征收项目法律顾问团队负责人于江涛告诉记者,她们的主要职责是规范棚改征收程序和相关文书,与三亚市司法局设置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居委会法律顾问、市公证处密切联合,与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海南仲裁委员会三亚仲裁院进行有效对接,共同搭建行政、司法、仲裁互动的项目法律纠纷解决平台,有效引导被征收群众选择正确的司法救济途径,合法化解纠纷和矛盾,全力推进被征收区域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律师团队全程参与、主动作为,为棚改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服务了政府工作大局。”于江涛说。
“以往村(社区)里发生的一些群体性、敏感性纠纷,法律顾问单枪匹马地从法律角度处理,效果差强人意。”季端荣说,针对群体性敏感性案件矛盾错综复杂,涉及面广等特点,三亚市司法局建立法律服务团制度,成立市、区、村(社区)及重点项目四级法律服务团,将法律顾问、联络员、五老乡贤、调解员、专家学者、片区干警等人员组合起来,打好法治“组合拳”,升级公共法律服务。
季端荣说,三亚将在现有工作机制基础上建立法律顾问服务云平台,升级优化法律顾问服务模式,依靠网络时时在线的特点,打破时间、地域限制,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
“截至2019年2月,海南已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建立微信群2914个,覆盖率达91%.”海南省司法厅副厅长林琳说,海南省司法厅将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职能作用,努力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不断推进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责任编辑:张伟
- “吉祥馄饨”维权8年获赔320万2019-04-17
- 老板要求“996工作制”你该怎么办?律师为你解2019-04-15
- 广州7家“鲍师傅”,只有1家真?这家网红糕点聘12个律师团打2019-02-28
- 二十年后打老师“君子报仇”使不得2019-02-27
- 延安市黄龙县司法局热忱为“两会”提供法律咨询2019-02-20
- 全国首个“法律援助律师远程电子阅卷平台”在深启动2019-01-18
- 出具“律师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019-01-11
- 被劝退后仍执意上班“工作”中摔伤获赔6.2万余元2019-01-11